今天是2021年01月01日   第1教学周
专业介绍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计算机学院
  •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作者:徐翔   来源:计算机学院  


           人工智能专业依托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两个省级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2018年,在软件工程专业下设立了大数据开发技术方向;2019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立了人工智能及应用方向;2022年3月,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置。

    1. 专业定位

          人工智能专业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秉承“厚基础、强专业、宽领域、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夯实工程教育基础上,注重加强人工智能方向的应用性与创新性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方法、基本模型等知识,能够胜任人工智能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以契合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及中山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2. 培养目标

          面向全国、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状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勇于创新、适应力强的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领域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经过4年人工智能专业的在校学习,再经过毕业后5年左右工作岗位上的自身学习与锻炼,能够成为优秀的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或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教育目标:

    (1)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

    (2)具备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问题分析、方案设计,以及系统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

    (3)具备终身学习与专业拓展能力,以及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3. 培养规格

     学制:四年

     学分:168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

    (1)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智能计算理论、计算机系统知识与技术,解决人工智能领域问题或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

    (2)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开发与实践技术,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平台,对人工智能领域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的能力;

    (3)设计人工智能及应用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发、维护及管理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和系统的能力;

    (4)具备项目管理、有效沟通、领域整合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5)研究及应用现有科技成果、解决综合性、复杂性信息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6)具备了解技术前沿与产业趋势及其影响,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7)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科学知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了解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职业道德规范。

    4.课程体系

          围绕人工智能专业特色,遵循“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夯实数学和计算科学基础,深化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掌握跨领域复合知识,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旨在建立人工智能领域的整体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Linux系统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导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机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

          专业选修课程紧密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状况,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两个方向的课程群,以及开设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反映专业发展趋势的前沿课程。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方向开设最优化方法、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方向开设分布式计算框架、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

          本专业课程践行“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干”的授课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开设实践环节,全面支撑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实践教学包括程序设计实践、数据结构编程实践、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机器学习应用实践、专业综合实训以及毕业设计。

    5. 师资队伍

          依托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专业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5人。过半数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及政府机关挂职或相关工程实践、企业服务经历。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涵盖了计算机视觉、工业检测、图像识别、生物信息、行业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并且已经形成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大数据开发技术教学团队,为培养多层次、跨学科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6. 教学条件

          人工智能专业所在的计算机学院建立了超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专业实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实验和专业实践环境,建立了教师与学生的科研与创新基地。实验室按功能划分为三大类:教学型实验室、学生创新型实验室、科研型实验室。其中教学型实验室包括公共课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共12间,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学生创新型实验室包括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开放实验室、AI智慧教育产业研发联合实验室、大数据与智能计算联合研发创新实验室、ACM实验室等;科研型实验室包括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及物联网实验室。

          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有广东省人工智能与行业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物联网应用技术及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市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市大数据系统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广东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长宝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数海量(中山)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20多家校外实践基地群,形成了校企合作“5共同”+实践教育“4层次”+学生发展“4方向”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初审(一审):徐翔   复审(二审):张祥意   终审(三审):陈泉